41军122师朔江安乐地区进攻战斗卫星地形图

作者:燃烧的血.Simonchan


取高平,必先克朔江。

越南朔江地区地势险要,距我广西平孟4公里,东北距广西孟麻16公里,朔江到越南高平约50余公里。从平孟经朔江至波原为一条宽几十米至几百米的峡谷,朔江北三座独立石山紧紧锁住峡谷,从朔江到高平的公路路面狭窄路况差,这种地形易守难攻而且极其不利于部队运动,因此朔江地区素有“天险”之称。法国、日本、满清军队曾于朔江地区遭受重创。越军明白,朔江以后的高平在地形条件上不占优势,难以对抗 优势兵力的中国军队,朔江失,高平必亡。因此,越军决定以精锐部队驻守,拼死守住朔江,意图利用朔江天险与进攻的中国军队周旋至少3个月,歼灭中国军队20,000人、坦克100辆以上。驻守朔江地区的越军兵力为精锐的346师246团、851团一个营、河广县两个独立营以及朔江公安屯、让涌公安屯利用朔江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依山修建大量碉堡、隐蔽部、坑道、堑壕、屯兵洞,交通壕相互连通、公路附近村庄、房屋也改造成火力点,所有工事、火力点相互呼应,构成远、近、前、侧、倒、上、中、下等多次立体交叉火力网,道路要点布设大量防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铁丝网、竹签、陷阱等,牢牢地封锁住朔江内峡谷的必经之路。

从平孟出击,必然要与朔江地区的越军正面硬碰,尽管我军占有兵力、火力的优势,但显然仍将付出极大代价。因此122师以365团(欠3营)为佯攻部队从平孟111、112、113、114号界碑出境向朔江佯攻,吸引越军注意力,以364团加365团3营从孟麻107、108、109号界碑出境、366团从106、107号界碑之间出境对朔江地区越军进行迂回穿插,最后与365会师合围并歼灭朔江越军,歼灭朔江守敌后沿公路向高平方向进攻,拿下高平。

根据122师朔江安乐地区进攻战斗的内参战例结合Google Earth地图,非常清晰明了地看出122师3个步兵团对朔江的合围以及其后的向高平方向进攻。尽管如此,122师在合围朔江、攻占高平的战斗上仍然付出了比较大的伤亡。与在同期在友谊关方向出境作战55军相比,41军122师与55军163师颇有相似之处:

1、 越南谅山所处的地形相对平缓,防守非常困难,因此谅山必须依托军事重镇同登进行防守。同登失,谅山亡,因此驻守同登镇的同样为越军精锐的部队金星师,依托同登的山区地形以及坚固的法国炮台,构成互为呼应的阵地与中国军队抗击。55军163师伤亡最大就是在同登地区,其次是谅山前的扣马山,攻打谅山的伤亡反而不大。

2、 越南高平所处的地形同样相对平缓,同样难于防守,朔江失,高平亡,因此也必须依托朔江天险进行防守,驻守朔江的越军主力为是同样为精锐的346师。41军在朔江-高平的战斗中,伤亡最大的就是打朔江,打高平的伤亡反而下降了。

3、 55军在同登-谅山的战斗使用正面攻击加大迂回穿插,属于“先啃骨头再吃肉”的战斗,41军在朔江-高平的战斗中使用正面佯攻加迂回穿插,也是属于“先啃骨头再吃肉”的战斗。因此,在1979年历时1个月的对越作战中,广西方向伤亡最大的部队是41军,共阵亡了1316人,负伤3366人,其次就是55军,共阵亡了1210人,负伤3676人。而精细到师的伤亡数字,则为163师伤亡最大(亡572,伤1604),其次122师(亡513、伤1166),这样的伤亡数字,很大程度就是同登和朔江造成的。

4、 41军122师为甲种师,55军163师同样为甲种师,所面对的越军均为精锐部队,精锐对精锐之间的硬碰,伤亡数字远高于其他部队不足为奇了。

上述分析为本人之一点愚见,纸上谈兵精确度难免十全十美,还请各位参战老兵、资深网友发表见解。

Google Earth地图中部分地标:

高平(越:CaoBang): 22°39'48.09"N,106°16'3.57"E
巴改(越:BanCan): 22°52'59.11"N,106° 1'0.15"E
平孟: 22°56'53.00"N,105°59'28.97"E
孟麻:23° 0'0.72"N,106° 3'1.52"E
龙邦:22°53'11.88"N,106°19'25.71"E
朔江: 22°54'57.73"N,106° 2'4.16"E

地形根据《中国公路行车及里程图集》、《122师朔江安乐地区进攻战斗经过图》判别,在Google Earth上概略定位。106-114号界碑位置根据内参的等高线图参考,因为没有精确坐标,只能大概在google earth上标出。

高度13280米俯视平孟、朔江地区

照片及文章的版权属于作者,转载不注明出处及未经同意用于商业盈利为目的,燃烧的血及作者保留追究的权利!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