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于庆阳”
---纪念一等功臣李兰华烈士

资料整理:燃烧的血论坛.Nanoroc


李兰华烈士像

李兰华是我济南军区某部侦察连战士,在对越防御作战中,他英勇顽强,坚持作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以“生命不熄,冲锋不止”的精神,实现了他“惩越寇捍南疆卫我中华,酬壮志振军威愿洒热血”的钢铁誓言,被指战员们誉为“八十年代的于庆阳”。


当兵要当个像样的兵。


1965年1月,李兰华出生在山东省宁津县双碓乡清明寺村的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里,他身高1。75米,眉宇中透露出一股英气。在家中,他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父母最为疼爱他。1983年冬天,征兵的消息传到他们村,李兰华格外的高兴。他积极报名参军,当他穿上绿色的军装后,站在镜子面前照了又照,看了又看,心里乐开了花。他的父亲把他叫到眼前,望着他语重心长的说:“兰华啊,你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李兰华眼中闪着自信的目光。“爸爸,您放心,我一定要当一个像样的兵。”说完。他举起右手向父亲敬了一个不太规则的军礼


李兰华立志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在新兵里,他不怕苦,不怕累。样样工作抢着干。在射击考核中,七发子弹命中65环,训练成绩在全连名列前茅。新兵训练结束后,师部的王参谋和侦察连的张连长,到部队挑选侦察兵,一眼就看上了李兰华。王参谋故意想李兰华说,“侦察连训练艰苦,你能受得了么?”李兰华自信的说:“首长,我什么苦都能吃,在家推独轮车,三四百斤都不在话下。”张连长接着说:“侦察兵要经常到敌人眼皮底下活动,可是非常危险的呀!”李兰华坚定的回答说:“当兵就不怕死。”王参谋和张连长看到李兰华这样的坚决,又非常机灵,就当场选了他。


李兰华被分配到侦察连四班。不久,他就随连队到野外进行侦察兵改革训练。他决心在这个英雄连队里,练一身过硬的本领。到了训练点,他顾不上休息,就和班长—超捆沙袋,平整训练场地。训练中,他吃苦精神最强。有—欢,在练习擒拿格斗双人对打中,他不慎扭伤了腰。指导员动员他去住院治疗,李兰华说咕也不肯。他满有理由地对指导员说: “这点小伤算什么?活动活动就好了。你不是经常结我们讲珍宝岛战斗中战斗英雄于庆阳生命不怠,冲锋不止的故事吗?我和于庆阳相比还差得远呢!”指导员看他急得要哭的样,只好依了他。就这样,李兰华又带着腰伤,继续参加了紧张的训练。艰苦的训练有时疼得他直冒汗,但他—声不吭。第一阶段训练结束后,他四门课程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1984年5月,军司令部组织侦察兵比武,连队决定让四班参加。在时间紧、科目多的情况下,李兰华和战友们早起晚睡,争分夺秒进行训练。晚上熟悉地形学,练习技方位角行进,白天练捕俘、战术、射击。比武前—天,上级决定抽四班的四名同志参加比武。李兰华和班长、周秋波等四人参加了比赛。他们精彩表演,为连队争得了荣誉,捧固了两个奖状。为此,四班荣立了集体三等功。李兰华被评为“训练标兵”。


李兰华为了多学几手本领,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驾驶摩托车,还学习了工兵、防化等技术知识,被大家誉为“多面手”。他入伍不到两年,先后四次受到了连队嘉奖。


1985年2月,李兰华路上了南去的列车,奉命赴老山地区执行行防御作战任务。|


列车在祖国的大地上奔驰着。李兰华炯炯有神的双眼紧盯看窗外。他望着南方平坦的稻田,亭亭玉立的竹楼,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刀劈斧剁般的悬崖峭壁,以及粗大的仙人掌,挺拔的剑麻……心潮起伏,思结万干。他被祖国的壮丽景色深深地吸引便了。他陪暗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伟大祖国的尊严。


侦察连一到目的地,就展开了紧张的临战训练。练体力、练技木、练挚登、练穿插、练潜伏……李兰华为了增大训练负重,特地缝了两个十多斤重的大沙袋,捆在腿上练长跑、练爬山。在潜伏训练中,他—卧就是十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任凭蚊叮虫吱纹丝不动,以此磨练自已的忍受能力。


在临战训练考核中,侦察连搞了—次十公里武装越野赛。途中,要攀登一座“馒头山”,翻越两道大岭,涉过—奈河,这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耐力。李兰华负重40多斤,一步不拉地紧跟在班长的后边。在攀登“馒头山”叭怪石林立,荆棘丛生,棘条格李兰华的胳膊划破了,但他全然不顾。途中,他又把战友的冲锋枪扛布自己的肩上,最后李兰华与另外五位同志最先到达了终点。


1985年6月初,侦察连接受了对改“A”高地实施抵近侦察的任务。识高地距敌近,危险性大。当时,李兰华正在患痢疾,领导没有安排他去。他知道后,立即找到排长、指导员,坚决要求去执行这次任务。他诚恳地说:“指导员,我能坚持,我已经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要在战火中接受考验。”连、排首长看到李兰华这样坚决,为了培养锻炼他,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李兰华和战友们敏捷地越过50米炮火封锁区,潜伏在草从中,细心观察着敌人阵地上的一草一木。有时,敌人的炮弹在潜伏区附近爆炸,巨大的气浪和强烈的震动,把他的帽子揪在地上,但李兰华仍聚精会神地观察敌人火力点,掌握敌人活动规律。


在实施侦察的四天三夜中,李兰华被雨淋后患了重感冒,加上痢疾未好,身体非常虚弱,但他—声不吭。在接近高地适中,副班长张国宣不幸被地雷炸伤,李兰华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去枪抵把战友搀扶到安全的地方。在抵近侦察的第三天,风雨交加,气温下降,冻得他嘴唇发紫。再加随身带的干粮、罐头已经吃完了,肚子娥得咕咕直叫,但李兰华想孙 “越是艰苦,越应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经受党组织的考验。”于是,他又主动要求担任了警戒任务,手握冲锋枪,警惕地观察着敌阵地前沿的动静。


—次,侦察这配属步兵连执行出击任务,连队成立突击班。开始支部决定李兰华为后补队员。他知道后,找了连长,又找指导员,坚决要求打头阵,直至当上突击队员,他才心满意足地笑了


在战斗中,李兰华先后20多次日着生命危险,随班排执行抵近侦察、掩护开辟通路、潜伏等任务,受到连首长的赞扬。


1985年9月23日凌晨,李兰华和战友们配属七连执行收复“A”高地的作战任务。他同战友秦汉青、张峰按照上级要求提—前五分钟插到了“A”高地侧后,对敌屯兵洞进行隐蔽搜索。


6点15分,战斗打响了。枪炮声响成—计。突击队员们用火力将敌人死死地堵在屯兵洞内。在排长赵家昌的指挥下,第一战斗小组从左侧接近敌洞口。李兰华所在的二组,负责火力掩护。由于敌人火力太猛,连续几次冲击都未能成功。李兰华眼疾手快,迅速向敌洞口投出—块梯恩梯炸药。趁着姻雾,他端起冲锋枪,准备冲出堑壕,从右翼接近洞口。这时,两名敌人从洞内窜出,李兰华迅速举枪,一个点射将一名敌人击毙,另一名急忙缩回洞内。当他起身向敌洞冲去时,—颗手雷突然在他身边爆炸,李兰华右眼球被炸,血流满面。排长赵家昌马上把他被下堑壕,替他包扎。这时,又—领手雷落在排长背后, “咳噬”地冒着白烟,排长没有察觉。在这千钧—发之际,李兰华猛地跃起,不顾一切将排长扑倒在地。 “轰”的—声,手雷爆炸了。排长得救了,但李兰华的臀部被炸伤,一阵剧疼使他昏了过去


枪声把李兰华从昏迷中惊醒。此时,他仿佛看到了战斗英雄于庆阳那“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光辉形象。他“噌”地扯掉—缠在眼睛上的绷带,跃出堑壕,瞪着—只眼睛,向敌洞冲去。这时,敌人的子弹又打中了他的双腿,他—个咧斜栽倒在地。


战士刘忠臣急忙上来要给他包扎伤口,他—把推开,顽强地站了起来,奋力向前冲去。他射出了弹夹中的全部子弹,接着又扔出一颗手榴弹,当他正在投第二颗手榴弹时,敌洞内射出的子弹又击中了他的腹部,他倒下了。


战友们又—次把他拖进堑壕,刘忠臣急忙给他包扎,他吃力地对战友说:“别包了,我不行了,我的入党申情书在指导员那里,请排长介绍我入党……”说着又昏了过去


李兰华再次从昏迷中醒来。他看到右侧有动静,就问:“谁在那里?给我—颗手榴弹。”右侧的工兵班长将手榴弹放在他手里。就在这时,—颗手榴弹又在他身旁爆炸了……


战友们闻声赶到他的身边。只见他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枚手榴弹,拉火环还挂在他的无名指上。李兰华的腹部、两腿负重伤,不幸壮烈牺牲。同志们默默地摘下军帽,眼含热泪,向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


为了表彰他的英雄事迹,战后,上级党委结他追记了一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李兰华同志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顽强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说明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