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木棉


后记

战斗就这样结束了!我们这条战线(我团和边防部队的两个连),加上后来亡于事故的一共牺牲了120人(120个忠魂长眠在桐棉的群山中);受伤300多人。看看我们的战果吧:我团歼敌700人许,师炮团歼敌200人,边防部队也有战果。连长对我说:这场战争,打得最好的军是55军;打得最好的师是149师,打得最好的团是我们442团。我有些怀疑。排长后来补充说:总参侦察兵过境去进行了侦察,我们对面的越军修了20多处烈士陵园,每一陵园埋葬50人。我仍有置疑。如果是真的,越军也太不经打了嘛,我连立功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歼这么多!我越发感到失去机会的难过。

我们回国以后虽然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欢迎的人群,但也成为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按照要求我还回了几封。中央慰问团也到我们这里来慰问演出了一场;后二炮文工团住在这里演出了三场。一个多月后,好像是42军来接替了我们,跟着我们就回川了。我的经历也该完了,不过我想我不是为个人而作,有必要交待一下我所知道的战友——即老乡们。

刘星民上战场时只有16岁,同我是一个连队的,大概也是有惊无险。战后,同我一起退伍后回到了西安。他那时才17岁,我想他退伍后还可以继续读书的。记得刚到成都火车站,去西安的列车很快就要发车了,匆匆忙忙,连地址也没有留一个就分手了。一去竟杳无音信,从此再也没了联系。

王军上战场给排长当通讯员,尽管二连伤亡较大,但他还完好无损。战后到石家庄军械学校学习去了。送他走,我们还合了影。

张天民上战场第一天就负伤了。他班机枪手踩到地雷,一块弹片划破了额头。好在他的个子矮,然后从山坡滚下,自己跑到团卫生所,包扎后送到医院,直至战斗结束。“我们团第一个伤员”——他对我说。也是老乡中唯一受伤的人。

王渝军战后评了个三等功,后来提了干,调到150师去了。

周兆幸在师侦察连,战时到前线进行了侦察任务,不过没有多大的惊险,越军特工队找他们等于找死。后与我一同退伍。

展渝新班的八二无配署我连,不过在阵地上我没有见到他。下战场后我们两个连住在一个村子里,我发觉他比我乐观些,他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不少壮语:如“吃饭”叫“哽唉”;“喝开水”叫“哽浪滚”等……后81年退伍。

范赴朝的八二迫打了不少炮弹,但好像也没有评上功,81年退伍。

蒋东是二营部通讯班的,消息较多。他说在越军反攻后,军炮团的152加榴炮拉过来了两门,打了几炮,结果把近处的土屋都给震坍塌了。战后与我一起退伍。

潘慧勇时任机枪二连班长,我在战场上看见他班被越军炮弹击中了,但他没有受伤。战后,立了三等功,后提干,与王渝军一样到150师去了。

张荣黔和尹波,一个在师汽车连,一个在团汽车排;具体怎样,我不详。

张明作为留守人员没有参战,后来怎样,我亦不知。

至于我本人,不能说不是带着七分侥幸——因为没有被打死,三分遗憾——因为没能立功,离开了战场。后来评功的时候我没有去争,我觉得没有杀敌,何功有之,等待着下次机会吧。因此,战后好久都没有给家里写信,因为我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给父母不知该怎样汇报。弄得家里人担心重重,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写信回来报了平安,唯独没有自己家孩子的消息,于是到处打听:阵亡名单没有我,受伤名单没有我,难道……在家里找了半天,把我78年回家时照的“全家福”中的像放了12吋大的遗像,准备给我开追悼会……如今早已为人父的我想到这些才特别体会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才体会到了父母当初的感受:哪里需要那些虚名,只愿自己子女平安。我想大概我年青时功名心和虚荣心都太重,其实英雄未必真英勇。当英雄是要有一定的机遇的,英雄的产生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事件和不确定的人。现在想来觉得太幼稚了:如果我军前线战士一人打死一个越军,那么早就打到河内去了;我军士兵一人消灭一个美国兵,全人类都解放了。不过在当时我想着连这样的机会都错过了,只得灰溜溜的要求离开了部队,于80年1月退伍,彻底结束了军旅生涯。

这场战争,我发现一个偶合:广西方向的部队几乎全是四野的(除名义上配署给我们军的58师外)部队,云南方向全是二野的部队(包括149师)。这是巧合,还是中央军委的安排,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军打的是一场配合作战——全军分得很散:149师在云南配给13军攻打沙巴。我师部和我团单独开辟一条战线,沿着一条战备公路作战;443团配合55军(或者是43军)进入谅山,444团也配合55军(或者是43军)打下了扣当山。150师则作为战略预备队执行清剿任务。因此没有形成一个拳头,没有打下一个重要的省会级城镇,没有看起来的那么辉煌,但也为整个战役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是为了保卫和平的。虽然现在50军已不复存在,也没有人会刻意地组织其军、师、团史的写作了,这也是时代的需要,但是作为历史,其客观事实会像一面镜子似的摆在那里。就像南疆盛开的木棉花一样,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花瓣纵然飘零,花枝永远挺拔,静静地看着山花烂漫——我为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引以为自豪!(全文完)

2006年春

说明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