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反扑作战的特点

军侦察处


1984年,越军两次对我老山地区发动大规模反扑,均惨遭失败。从反扑作战情况看,敌进攻作战的基本特点是:全线偷袭与逐次转入。


越军认为,偷袭“可以使敌人处于无准备的状态,被动应付,措手不及”,能够变全局上的劣势为局部上的优势,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因此,为达成战斗的突然性,敌一般在进攻发起前一周,利用特工、侦察分队频繁实施抵近观察,秘密摸进,占领进攻出发位置,并临时挖掘防炮屯兵洞,近的距我前沿仅300米。反扑时,由特工担任先头,向我阵地偷袭,一旦暴露,立即行短促火力急袭,步兵转入逐次强攻。7月12日,敌企图以两个特工连袭占233.1072号阵地后,投入步兵向那拉方向发展,当日凌晨战斗打响前,小股特工已摸进我部分前沿阵地堑壕。


二、主要突击与多方向进攻相结合


越军认为,只有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才能形成对敌优势,把握战场主动权,达成战役目的,所谓集中,就是“集中素质优良的部队和较好的装备”,在决定性的时机和地点,形成优势的战斗力,同时认为在一些次要方向上予以配合,引起对方连锁反应,以至不能互相支援.越两次反扑作战均选择了一个主要突击方向。7月12日,越以装备精良的所谓“2军区唯一主力部队”316师174团(曾是越军总部直属主力团)和365师876团在两个特工营的配合下,沿清水向那拉、662.6高地实施主要突击,企图一举攻占该地区。为配合主要方向的行动,用约一个团的兵力向老山方向、一个加强团向八里河东山方向实施辅助攻击,在老山至八里河8公里正面上首次投入了4个团的兵力。在三个方向上实施了8路营规模的进攻,平均每公里正面投入兵力1.5个营,兵力密度之大,攻势之猛还是首次。同时,对我防御要点反扑时,也多采取多路向心突击的打法。


三、正面牵制与侧后穿插迂回攻击相结合


在主攻方向对主要目标进攻时,均采取正面牵制与两翼迂回、穿插、分割、侧后攻击相结合的打法。7月12口,敌约一个营在我防御正面之x、x.x号阵地进行牵制性进攻,主力为两个加强团,从两翼分别指向那拉,662.6高地方向,企图将我防御底部切断,尔后逐个围歼我一线分队,同时以一部兵力自南嘎至647高地迂回X号阵地,沿国境山脊侧后攻击662.6高地,敌特工约一个排经x号阵地插至我新寨,袭扰我防御后方。


四、逐点攻击、逐段巩固、逐次“添油”与多波次连续攻击相结合


越军进攻的基本打法是:首先夺取我防御中具有瞰制作用的若干重要地形,对我形成围攻态势,尔后以此为依托,抗击我反冲击,同时调整力量,继续进攻. 7月12日,敌企图集中力量首先夺取我233高地,1072高地及X,X,X号诸要点,尔后投入力量,继续攻占我纵深目标。12日凌晨至12时,敌在上述地区发动了一至两个波次,四到八次连续冲击.每次展开冲击兵力一般一到三个排,多达一个加强营,一次冲击时间持续10至25分钟。冲击失败后,即退至我前沿前100米左右,掘壕据守.投入后续力量,间隔5至20分钟后再次发起进攻。敌此种“围逼”战术使整个战斗出现一定的时间差和阶段性,但在对具体目标的攻占上则实施多波次连续冲击。其目的在于:在“点”上速战速决,一举攻歼,在“面”上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力避孤立冒进被我围歼。


五、灵活运用炮兵力量,集中射击与妨碍射击结合、压制前沿与打击纵深结合、随伴火炮支援步兵冲击与拦阻我后续梯队结合


灵活运用炮兵力量是越军作战的主要招法,依赖炮火支援是敌步兵行动的精神支柱。越军认为,离开炮兵支援,步兵就无法展开和进攻.反扑作战前十天左右,炮兵即有计划对我实施破坏性疲惫射击,数天后逐步减少或停止射击,进攻前一昼夜,再行数发至数十发试射,校正目标诸元.一般不进行火力准备,偷袭失败转为强攻时,则实施3至5分钟火力急袭,或行20至30分钟火力准备,尔后转入监视射击。对我一线数十个高地纵深目标实施妨碍射击的同时,集中压制我各防御要点,如对我八里河东山进行一次炮火准备用弹近l000发,井使用了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使我三分之一以上的防御工事被毁,堑壕大部分被破坏,敌随伴炮兵一般配置在距我阵地前沿或翼侧100至1000米的独立高地上,按步兵高机、重机曳光弹指示的目标,压制我防御阵地,支援步兵冲击。大小火炮协同拦阻我后续增援梯队。如我某团一个连向某高地增援途中,遭敌炮击伤亡Xx人,该团2营伤亡人数中,70~80%为敌炮伤。


六、进攻受挫后仍极力与我保持接触迅速就近转入防御与持续炮击、小股袭扰相结合


敌进攻受挫或被迫放弃进攻后,其后续梯队立即抢我前沿前有利地形,与我对峙,有时我占山头敌占山腿,甚至敌部分楔入我防御间隙,作为下次进攻的依托。与此同时,敌大、小口径火炮压制我前沿或纵深目标,其间隙性射击可延续一至二昼夜,“以攻为守”,掩护其主力脱离接触,搬运伤员。小股敌人还伺机以冷枪冷炮杀伤我暴露人员,破坏我调整队形和加固阵地.7月12日18时,敌放弃进攻后,当日夜间小股敌人多次袭扰,十天后我前沿阵地才逐步趋于平静。


越军反扑作战,有其致命的弱点,主要表现在:


(1)指挥艺术差。指挥员缺乏科学的计算,进攻部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被迫分散投入战斗,各方向战斗打响时间差一个半小时以上,使偷袭丧失了突然性.指挥员决心容易动摇。7月12日由开始的加强步兵师规模进攻,最后蜕变为在数个独立方向上的若干连、排分散进攻.处处攻击,处处失利。进攻受挫后,放弃了积极的指挥,各部队沦为自发的行动。


(2)协同动作差。由于指挥员多次指挥失误,致使部队受阻后,战斗队形得不到及时调整,队形拥挤,常遭火力杀伤。偷袭不成转入强攻时,触发战斗时间不一,步炮临时组织协同极为困难,难以实施准确有效的火力准备。


(3)进攻能力差。敌部队严重缺员,临时拼凑,军事素质差.多数部队遭我火力拦阻后,即迅速溃散,无法组织强有力的连续冲击。


相关资料:

《丛林奇略》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86

照片及文章的版权属于对应的作者,转载不注明出处及未经同意用于商业盈利为目的,燃烧的血及作者保留追究的权利!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