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虎行动


  1987年1月5日凌晨,老山前沿与往日一样平静,偶尔赶到几发曵光弹划破长空,不时传来零星炮弹的爆炸声。

  雾幕下,一队精兵正秘密向敌阵地运动,戴着特殊标记的钢盔下,一双双喷着火焰的眼睛怒视前方。

  7时零7分,猛烈的炮火划破了寂静的晨曦,担任收复被越军侵占的某高地任务的勇士,象雄师跃起,纷纷扑向敌阵。

  为了民族的尊严,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他们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勇猛杀敌!经过激战,勇士们以迅雷不及子势,两分钟控制敌表面阵地,8分钟将守敌全部堵在洞内,经过1小时50分钟的殊死搏斗,全歼守敌数十人,摧毁工事多个,缴获战利品一批。

——柳军报道

文章与照片均是战地记者柳军在1987.1.5日亲身参与陆军第47集团军139师4团7连的“北虎行动”(出击越军310阵地)中记录的真实情况,其中两张是梁子《一本打开的日记》中的照片,其余全部是柳军所拍摄。除注明是《他距敌人仅6米—柳军》的照片,剩下的是发表于《解放军画报》1887年4月刊。

SimonChan
2004.1.17


这是1987年1月2日,在139师4团7连“北虎行动”誓师大会上柳军与梁子的合照。就是在“87.1.5”收复310阵地的战斗中,柳军死里逃生回到阵地,抢拍下了指导员汤健康和一名战士冒着炮火用棉被盖上宋建平的遗体的画面

——梁子.一本打开的日记

“北虎行动”出征誓师大会,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之势

——梁子.一本打开的日记

出击前突击队员在屯兵工事休息

1987年1月5日凌晨三点,奇袭队在夜幕的掩护下,顶着飘洒的小雨全副武装,缓慢小心的爬向敌阵。在距敌哨位洞口仅2-8米之间埋伏下来。在此期间,我军不时地零星发射炮火,造成与往日一样无战事的夜间态势。柳军带着两台分别装有24毫米镜头,28-100变焦头的理光和一台傻瓜。多口袋的帆布作战背心中插满了备用胶卷,止血带,急救包。一颗随时准备引爆身亡的光荣弹吊在胸前。他夹在第一突击队32名战士的中间爬上阵地,他们将在这里潜伏到黎明。大约6点55分,越军向突击队潜伏的地方发射了一颗威力颇大的枪榴弹。紧接着阵地上窜出来6个越军,又向我潜伏阵地发射了6发枪榴弹。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奇袭的计划就有可能暴露。前沿指挥所当即决定,立刻发动攻击。这时天刚蒙蒙亮。奇袭队长在7点07分时准确的打了一梭曳光弹,给我方直瞄火炮指示目标。顿时,几十门直瞄火炮疯狂的横扫敌山头的强火力点。柳军这时慌张的将相机快门调到B门,头部紧顶在一块石头上,拍下了战斗打响的瞬间场面。(摄于7时07分)

——他距敌人仅6米—柳军

攻占越军表面阵地(摄于7时20分)
实施围剿,堵洞歼敌(摄于7时20分)
浴血奋战,破敌反扑(摄于7时30分左右)
呼唤炮火,支援阻击(摄于7时40分左右)
抢救伤员(摄于11时30分)

突击队员如饿虎扑食,跃向敌哨位洞口,关门打狗。两分钟之间,我军强大的炮火压住了越军310阵地周围4个阵地的10几个强大的火力点。突击队迅速将炸药包,手榴弹和在喷火枪一齐投向穴居工事内鬼哭狼嚎的越军。此时,战区一片火海。8分钟后,我军已全部占领敌人的表面阵地,开始了搜剿打洞。绝望的越军后方已意识到前沿阵地丢失,迅速的将覆盖我军前沿阵地的炮火移向了我军占领的敌人阵地。柳军此时发现突击队员李涛越入敌工事,端着冲锋枪向企图逃跑的越军扫射。他马上拎起装有28-100的相机跟上去。趴在石缝中拍下了李涛劲射的身影。仅一分多钟,阵地上涌起的硝烟,淹没了李涛的身影。不过三天之前,柳军还为李涛拍摄过一张照片。那时他正把冲锋枪抱在怀里,抽着烟,等待上车去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四个突击队员,不顾一切地拖回李涛的遗体,柳军跑过去倒退着步子,用24毫米广角镜头连续拍下这一悲壮场面。(bywj04)敌人发现这一支搬运遗体的队伍,调集了强大火力进行覆盖,空爆和地爆弹在这支队伍周围狂飞,我军炮火立即迅猛还击。敌人的反扑开始了。空爆弹在10几米的低空频频爆炸,沙子般散开的弹片铺天盖地,将数名突击队员击翻。柳军藏在一个岩石缝隙中躲避着炮弹,寻找机会。敌人的炮火越打越烈。

——他距敌人仅6米—柳军

8点多,一发炮弹打在柳军身边,气浪将他掀起近一米高,绑在手腕上的傻瓜机被气浪掀飞。5分钟后,震昏过去的柳军爬起来。摸摸背上没有鲜血,才知道侥幸没有负伤,他爬起来抱着相机向后撤退。这时我军前沿观察所内的高倍率望远镜,已死死盯住柳军。当炮弹爆炸将他身体掀起后,指挥员们都认为他确死无疑,立刻命令数十门直瞄火炮瞄准他到下的地方,防止越军上来抢夺柳军的尸体。5分钟后柳军奇迹般的爬起来,被惊呆了的前沿观察哨兵颤抖着,结结巴巴地报告柳军还活着,千万别开火。柳军死里逃生奔回我方阵地后,在被炸开顶的屯兵工事外,发现了突击队员宋建平被空爆弹炸成筛状的遗体。指导员汤健康和一名突击队员正在用棉被冒着敌人的炮火掩盖上宋的遗体,以免在遭炮火伤害。柳军冲过去,拍下了宋遗体的惨状和掩盖遗体的瞬间。这便是那组捍人心弦的优秀作品—《不要忘记他们》。这是中越战争9年间,涌现出的最出类拔萃的战地新闻摄影佳作。战争对人类对军人对和平的威胁和后果尽在不言中。

——他距敌人仅6米—柳军

也是在三天前,奇袭队集结开上前沿,柳军拍下了宋建平在布满伪装网的运兵车上探头向战友告别的镜头,那一刻当然没有料到,这位年轻勇士的笑容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暴光。

——他距敌人仅6米—柳军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