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乐园8


光头班

  打我记事起,剔光头只有两次。一次是大叔学着给我理发,越剪越不齐,越不齐越剪,最后成了光头。第二次是上军校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学员一直兼任理发员,在我当学员班长时(军校的学员班长是轮流当的哟),一次给我们班的同学们理完发后,负责管理工作的副中队长说我们班的头发理的不够短,让我们重理。当时正值夏天,大家青春涌动,经举手表决,全部理成了光头(出了一个叛徒未理),副队长说我们是集体抗议。虽然说我们都有爱美之心,也想把头发留长一点,但绝对没有抗议之意,但一个个的光头也确有抗议之嫌。

  不过这却成了军校一景,我们每次列队走在校园的水泥路上都会招来众多惊喜的目光----一个1.7米的小个子班长(我)后面跟着1.92、1.83、1.79、1.76米......11个大兵,活象一个放倒了的闪电。在教室上理论课时前后一流,军体课是左右一流。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真是军校的一道罕见的风景线。

  说起理发手艺还要感谢我的排长。在队伍当战士时,我是排里的“文化兵”长得又瘦小,很多人都很关照我,有时我也帮别人写一些情书什么的,为些我还促成了一对姻缘。老兵退伍后,会理发的都走了,排长让我从他的头开始练艺。凭着良好的感觉和悟性,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斗,第一个作品终于完成,虽然理的象个大队书记,但还说的过去。之后,我就担负起了义务理发员的职责,一直到现在还时不常地给老人和孩子们义务服务(自己家的)。

  儿子的头以前基本上都是我理,打去年开始嫌我理的不好,上理发馆了(其实每次理完发回来我都要给他修理一番)。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前,让他跟我到一个比较好的理发馆体会了一下,这小子竟然得寸进尺,还要去,真是臭美,最终达成协议,每季只能去一次,不然也有点不公平了,难免有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嫌......

好笑吗?

  在《光头班》中我已介绍了光头的来历,本不想把这张对不起观众的片子拿出来。想来想去还是亮亮相的好。一来,让大家看了开开心,二来,让大家了解一下军校的生活。

  军校的生活是十分艰苦和紧张的,每天准点起床、准点上课、准点熄灯睡觉。早晨起床号一响,在不到一分钟“唏里哗啦”之后,大家会提着裤子到“一号”排队放水;然后到门前的空地上“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狂喊一阵口令;随着一声哨声,迅速列队,下达早操课目,分组训练。早操时每个学员班留一人值日,将大家的脸盆搬到外边,倒好洗漱水。在学校,水是定量供应的,绝对不允许浪费。学员队规定每周三、五可以晾晒被褥。如果你想在有限的晾衣绳上抢到一席之地,就必须早起抢占地盘。每周的这两天,你会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军用地图”。   学校规定要“一路三有”,就在是队列行进时要有歌声、有口号、有正步,开饭也是这样。学校的伙食很差,所以每当有好吃的时候,你会欣赏到最精彩的“阵地抢夺战”,更有淘气者,会把别人的帽子捅到汤盆里。有时为了解解馋,还会厚着脸皮到病号饭窗口讨碗汤面吃。为此,也曾牺牲星期天的休息时间到食堂帮厨,以赢得日后有更多的口福。

  我们班是中队最活跃的一个班,不仅是因为有4个部队干部子弟,不仅是有30CM的身高差,也不仅是南腔北调滑稽可笑的方言,只是我们都爱侃,侃山、侃水、侃天、侃地,能侃的大声侃,不能侃的偷偷侃。每天熄灯后总是侃声阵阵,各不相让。为此,曾让中队领导罚我们多次紧急集合,并伴随一次次的臭训。

  也许我不该说,我们毕业会餐时,部分学员(我可没这个胆)也许想通过一种简单的发泄平衡长期失衡的情绪吧!把酒瓶子、罐头瓶子全摔在地上,好象很解气。中队领导曾说要调查处理,但最后不了了之了......

有惊无险

  这个故事我本不想讲给大家,因为它会揭露我们人类的丑陋(当然是极少数人)。也许你从这张照片中看出什么,或是闻到了什么......

  那是我们从云南老山前线撤回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位战友负责押运一节车箱回原部队。在车箱内装满了壮士们的个人物资,主要是一些衣物和平时节省下的一些军用食品(干粮罐头等)。我们从昆明火车站出发,行至西昌火车站时大约是傍晚天已经黑了。我们检查了一下车箱,啃了几口干粮,便躺在一个刚刚挤下两具瘦弱躯体的夹缝里睡着了--我们太累了。到云南老山前线1年多的时间,这也是我们睡的最踏实的第一觉。睡梦中,我闻到了一股什么东西烧着的味道,我虽然吸烟,但为了安全从未在车箱吸过。检查了一下车内也没有烧着的东西。   每二天早晨,临时停车,我们才发现前方左侧的的一个窗户被打开了,装物品的麻袋被为烧了个洞,露出了两盒罐头。也许是车启动了,没有来有及拿东西,或是感觉到是从前线下来的车,良心发现没有拿,或是其他什么原因。但不管怎么,火当时并没有灭掉,要不是铁罐头无法燃烧,恐怕今天我就没有机会给大家讲这个故事了。当时我拍下了这张照片,一直保存着,也时常拿出来教育一下我的儿子,长大了绝不能做类似缺德的事......

将军志

  这张照片是在我们军校毕业前全班的合影,共13人(本人,后排右二)。虽然照片扫描的不是很清楚,也显现出年轻时的风采。照片上的题词是“同窗谊,将军志”。我已于1996年转业,将军志没戏了,由于参加云南老山前线防御作战,89年我又从原部队调到家门口,我与同学们全部失去了联系,也不知我们军校班现在还有多少将军苗子,也不知道各在何方......

年轻的时候

  这是84年冬天我20岁时在郑州军校时留下的照片。当时下了一场大雪,也是我在郑州时遇到的最大的一场雪。虽然已是军校学员,但也不失青纯与天真,时隔17年仍十分留恋。(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