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1979


(12) 进攻方向和战略战术

當年的我, 只不过是战场上的一名无名小卒,不要說整個广西前线的作战意图 和战略战术, 就是163师的作战任务也由不得我们去了解和知道的,我们當時就像邓小平形容他在紅軍长征時的那样,只是跟著大部队走。

战后才对1979年當時我軍的作战意图、战略战术和各部队的分工有了些初步的了解。

當年,許和尚对他手上6个軍兵力的战斗分工大概可以简单总结如下:

广西前线分两亇主戰場:由西向東,第一个是高平, 第二个是同登和諒山。

(1) 41軍和42軍和部份54軍负责高平战役;

(2) 43軍, 50軍, 55軍, 和部份54軍负责同登及諒山战役。

另外,以下助攻部队各軍的任务如下:

54軍兵力一分为二,54軍主力负责长途穿插至東溪, 协助41軍和42軍对高平的合圍;54軍的162师则负责穿插至七溪,掩护55軍进攻諒山時的右翼, 并阻止太原方向越軍对諒山的支援。

43軍及50軍的148师负责攻击禄平方向,掩护55軍进攻諒山時的左翼, 阻止越軍西援諒山并切断諒山守敌海上南逃的路线。

同登、諒山方向的战斗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同登战役,在这个战役中,55軍的3个步兵师是这样排列的:

(1) 163师的3个步兵团负责主攻同登。
(2) 164师负责由攻击扣考山开始, 掩护163师左翼. 并从左侧对同登形成
第二层包圍圈。
(3) 165师负责由攻击巴扁山开始, 掩护163师右翼,并从右侧对同登形成
第二层包圍圈。

负责主攻同登的163师的战斗队列如图中所示:
(1) 487团负责正面攻击. 由友誼关出发, 沿唯一的公路和鉄路線向同登
正面推进。
(2) 488团负责由友誼关左侧的米七出发, 掩护487团左翼, 包抄至同登
与諒山的1号公路交會點——探垄陣地. 阻击諒山方向和太原方向
軍,包括其第二軍区对同登的援兵。
(3) 489团負责由友誼关右侧的弄怀出发. 掩护487团右翼,包抄至同
登、太原和諒山的公路交會點.与488团會合并形成对同登的包围。

55軍坦克团3营配合163师487团正面攻击同登各陣地。

整个同登战役的战略战术可以简单总结成以下几点:

(1) 一点两面的攻击策略

這是典型的四野林彪惯用的戰略戰術. 以163师为例. 487团是点, 488
团和489团是面;如以整个55軍來看,163师是点, 164师和165师则是
面, 一点正面攻击, 两面包抄合圍。

(2) 圍点打援

當163师的老边师长用了他看家的部队——红一团, 作为对同登的正面主攻部队時, 他用了488团和489团编织了一个口袋. 有計划地,有准备地在探垄一帶阻击諒山越軍三师和太原越軍的援兵,以消灭越軍有生力量。55軍除了編织163师的口袋, 还同時使用164师和165师编织一个更大的口袋。

(3) 梳头, 拉网收口和清剿

第二阶段的諒山战役是从1979年2月27日正式开始的。早在2月25日, 許大和尚就决定了把第二阶段的諒山战役的主攻任务再次交给55軍,并且把正面由同登諒山公路和鉄路向諒山攻击的任务再次交给163师。

还是一点两面:一点是163师,两面是164师和165师。

这一次,在諒山的東南面和西南面, 許大和尚另外又加了两面:

50軍的148师负责掩护55軍的左翼. 包抄到諒山的左后方。

54軍的162师负责掩护55軍的右翼,包抄到諒山的右后方,形成第二亇包圍圈,并负责打援。

在第二阶段的諒山战役中,55軍的基本戰斗排列是这样的:

163师担任主攻任务,作战队列成两个梯队, 在303高地至巴罗地段展开. 主力沿那來向扣馬山地区实施主要突击,由487团负责,489团沿鉄路向諒山推进,488团暫为预备队。

部队在结束同登战役后正沿同登諒山公路向諒山进发
照片左侧是扣马山地区

右翼保障163师487团突击的是165师的493团,左翼保障163师489团突击的是164师。

164师的右翼仍是54軍在七溪的162师,165师的左翼則是50軍的148师,攻进諒山市時, 488团和489团轉为主攻部队,并肩向市区进攻,487团为预备部队。




说明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