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七夜

作者:天涯文学论坛.青衣江


(九)

  第五天

   当时那样紧张的形势,不是每天都可能写上几笔。所以,两天或者三天发生的事情合在一天写的时候较多,也有一天发生的情况却分成几次写完的情况;还因为当时情绪激动不安,所以条理不清,次序颠倒的地方比比皆是。细细整理是一件有点吃力的事情,毕竟我不是在编故事,我想完全忠实于事实。

   以下的内容,其实仍是前一封信的记录,里面写道:“短短几天所受的教育,胜过十几年的空想,从前对于生和死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呀……那种抢救伤员的情景,真是令人难忘。所有可以动手的人,背的背扛的扛,全是拼的感觉。在那种情况下如果心不是铁石,你自然就会想,多抬一个伤员,就多一分安慰……呆在手术室里面的人,有时候抢救任务紧张得一天也下不来。
  
  “今天运下来的伤员不多,但是遗体突然增多了。有个连长死去的样子,我怎么也无法忘记:他是个瘦小个的中年男人,尽管人已死去看着仍有一张聪慧的脸庞;一定是在前线呆了很久,所以胡子好长,面目憔悴,他右腿股动脉处被炸开一个拳头大的洞,那样的伤,注定他在极短的时间就没命了,还好,那样他不会太痛苦。他死了,躺在堆放尸体的地上和很多尸体堆在一起,可是他腰里仍插着红绿两面小旗,在他被颠簸送到我们这的路上,竟没被弄丢,像个忠实的伙伴跟着他,那让他在死人堆里如此的醒目,那无疑是他生前指挥战斗时用的,他生前曾多少次勇敢地挥午着那两面小旗呀!我心里想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幸好看不到这些;可自己心里真是难受得无法形容……
  
  “这里白天如盛夏一般,我们个个挥汗如雨;夜里气温急剧下降,我因为少了件厚衣服被冻得直打寒颤。战士们很可敬,昨天送来一个伤员,我们给他水他不喝,说是水太缺了,要留给受了伤的班长,我们对他说:喝吧喝吧,这里有的是水”……
  
   其实我们也缺水!白天忍着酷热大力救治伤员,抢救那些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下来的伤员,同时处理那些也是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运送下来的遗体,因为缺水,即使处理腐烂的尸体也很少能冲洗一下手;寒冷,夜间受不了的寒冷,我有幸拣来一条血迹斑斑的棉被,拖进掩体大家一同合盖;这样的被子也很少,旁边坑道的刘大伟来问从哪弄到的?我说从运尸体的车上扔下来我拣的,可惜只有一条,要不晚上来和我们挤在一起吧!

  生活变得格外简单:每天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生存和死亡。每天面对的事情,是抢救伤员和处理不能逃避的死人。至今记得经我手登记的一个名字,在旧文里我又曾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要把他的名字隐匿下来,我真怕万一被他家人看到,会是如何悲痛。这战士性刘,性别:男,年龄:二十六岁,职务:排长。我能记得他是因为我还能从他上衣口袋里翻出这些资料,而他的下半身已经完全腐烂不见,他的面孔已变成黑色。苍天在上,在此写下他,是想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虽然他为国捐躯,但还活在这些人心里。可惜我所能记住的名字太少了,尽管他们的面孔,我怎么也不会忘记。而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简单而艰险地过去。

   我们坚持到了第五天。我这里这天的记录很简单,只有二百多字:“今天我们救治了大批伤员,处理了十二个烈士的遗体,整整一天,我们都在坚持工作,而这不过仅仅是我们的责任……头晕得很,嗓子疼了好几天,吞咽口水都很困难了。可这比起死去的人们算不了什么,我自己能力所做的工作太少了………爸爸妈妈,十点钟到了,我要上岗了,等有空再写吧。”显然这是晚上写的。

   不过这一天实在没有这么平淡,从第二天的记录中可以知道,那天下午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炮轰。

   在那些日子里不夸张地说,我不记得我们曾吃过饭。但就是那天的炮击,让我记得自己那些时刻也曾吃饭来着。第五天下午时分,大家聚集在我们坑道不远处吃饭。此时炮声响了。这是敌人通常炮击的时间。没等管理员的哨音落地,炮弹紧跟着落下来,并不密集,但不同以往,炮弹近到“突突”地从头顶掠过,然后在身边落下。而让我首先感到情况危急的,是三所的于欣丽,她不知道怎么的就从外面掉进我们坑道,砸在我的身上,再看看我们坑道里,除了于欣丽又掉些别人进来。而后勤部加上医院总共二百人左右,集中在不过几百平米的地盘里,坑道间相隔不过几米,但炮弹下来快得有些人无法跑回自己坑道。
  
  我看到了于欣丽的眼泪,有一瞬觉得自己楞楞的。不过吓人的爆炸一定让我的眼光也显得很无助。我别无选择,学着大家面朝坑壁双臂抱头,明知道无济于事也只有如此。炮弹一发接一发从远处呼啸而来,一路发出突突的怪叫,真象是在用锉子锉我们的神经,然后发出振耳欲聋的爆炸。可怕的是,一直没有象样的还击,很明显没有喀秋莎,我们当时的炮火不足以压制对方。

   撑过了一次次的爆炸,我们还没有死。没有死,所以时间被无情地拉长了。心一次次提到嗓子眼儿,又一次次沉到深渊。受着这种煎熬,我的思维却是格外清晰:千万千万只炸我的背后,只炸我的手和腿,不要炸我的头,不要炸我的脸,我害怕死后让人害怕,这些日子看可怕的面孔,已经让我比怕死,还要怕死后模样可怕。可是炮弹却落得更近了。一阵硝烟冲进了坑道,土块石子儿冲破伪装的树枝哗地落下来,重重砸在我们身上和头上,我仿佛听见有哭泣的声音,或者那只是我的错觉?在激烈的爆炸中我怎么可能听到哭声呢?不过我的确又看到于欣丽的泪眼,那么恐惧和绝望。那时我脑子开始一片空白,我想自己不是吓傻了,就是真的麻木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炮轰停止了。大家一头一脸的尘土,互相对望了一阵---都还活着?还是汤司令他老人家有大将风度,不愧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临危不乱,马上带人跑步来检查医院的伤亡情况,当他惊见这边所有人居然毫发未损,如此的幸运,来人和我们自己,都笑疯了。不过当时真实的情况是,炮声一停,我们立刻奔去查看伤员了。远远看去,临时病房的屋顶被穿了好几个大窟窿。炮来得突然没能及转移的伤员居然个个安然无恙,我们长出一口这才真的笑疯了。我跑到那个离我们坑道只有几米的炮弹坑里,拣了两块炮弹皮,那东西还有些烫手。我收藏了它很多年。我不很清楚那是为了纪念光荣,还是为了纪念悲痛?还是光荣和悲痛必定是悲剧地纠缠在一起?

   能干的于欣丽现在国家某部委工作,常在全国跑来跑去;不知何时在网上看到此文,忙找到我朋友赵智杰,对她说:你说这是谁呀,怎么写的都是我们的事儿?里面还写我哭,你说我多丢人呀!你们说,她是不是仍是那么可爱?后来电话里和小赵通话时我说,哭又有什么丢人,我们都会哭,是呀,我们都会哭。这次如果她去,想必总会有人让她表演战前每逢停电,就跑到走廊里对我们大喊“起床了”那一声喊,因为她嗓音低沉,我们送了她个称号:女中音。

说明

[Next]